企業簡介
江西省分宜驅動橋有限公司是國內主要生產工程機械驅動橋的專業廠家,具備年產30000根工程機械驅動橋生產能力。
2012年12月,公司成功實施退城進園,生產規模、質量保證能力大幅提升,現有工程技術人員50人(含高級職稱5人)。公司緊密跟蹤國內外Z新先進技術,揉合自身創造性設計,擁有30個發明及應用型專利,生產的“奔馳”牌驅動橋有10大系列近200個品種,與國內15個省市40多家主要工程機械企業保持著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產品廣泛配套于5~25噸叉車、10~35噸壓路機、5~20噸井下輔助運輸車、20~32噸垃圾壓實機、0.5~3立方米井下鏟運機、1~8噸裝載機、重型運輸車、正面吊車、濕噴臺車、鑿巖車、牽引車等特種車輛,濕式驅動橋列入國家產業振興項目。
公司生產的主要產品質量達到行業分等標準的一等品要求;2003年獲江西省用戶滿意產品稱號;2004年獲江西省名牌產品稱號;2005年“奔馳”品牌獲江西省著名商標;2007年,ZL15K、QS30、PS75系列驅動橋被江西省科技廳鑒定為省級新產品;2010年,公司“奔馳”品牌被評為“中國工程機械傳動部件Z具影響力品牌”;2011年,公司獲得中國工程機械配套件行業技術創新獎;2012年,公司再次獲得“中國工程機械傳動系統Z具影響力品牌”;2013年,公司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民營科技企業;2021年,獲授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企業技術中心于2014年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于2017年被認定為江西省工程機械驅動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8年認被定為機械工業地下礦山車輛驅動橋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認被定為江西省工程車輛驅動橋工程研究中心。大噸位非公路礦用車貫通橋、8噸轉向橋、大噸位叉裝車橋分別獲得江西省優秀新產品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一流的專業研發,成熟的技術支撐,使公司成為引領工程機械驅動橋未來的重點企業。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求新求變、銳意進取的分宜驅動橋將始終以關注客戶需求為焦點,以創造客戶價值為己任,勇擔責任,團結奮進,立志為中國工程機械提供個性化的驅動橋解決方案,創造屬于中國的驅動橋品牌。
發展歷程
2003年5月,由浙江寧波華翔集團以承債方式收購,易名為江西省分宜驅動橋有限公司。
2010年3月,分宜縣人民政府委托江蘇常州科研試制中心有限公司進行管理,8月,由科試中心正式收購。
2012年10月12日,正式實施退城進園,至12月14日,企業成功整體搬遷入城西工業園,并于次年即恢復生產。
1957年 | 分宜縣農具中心修配站成立,此為公司前身,當時屬合作性質,僅8名職工。
1958年 | 轉為地方國營分宜縣修配廠。
1958年8月 | 與縣供銷合作社農具廠合并,成立地方國營分宜縣機械廠。
1959年2月 | 鈐陽農具廠并入,遷入新縣城,新建廠房,增添C617、C618車床、B650刨床、臺鉆、鉆床等設備,主要生產滾珠軸承、板車軸、車架、鐵鍋、水田犁等,修理汽車、拖拉機、抽水機。
1961年6月 | 廠部遷至祥山背(原鋼鐵廠),主要產品有水錘泵、啟閉機、2號及4號碾米機、板車零件、可鍛鑄鐵花古筒、鐵犁等,并負責發電供縣城照明。
1963年5月 | 改名為“分宜縣農機修理廠”。
1965年 | 祥山背廠房、宿舍全部轉讓給江西鍛壓廠,廠部遷縣城鈐陽東路(浙贛鐵路北面),續建鑄工、鍛工、金工三個車間。
1969年 | 試制成功S195柴油機。
1970年 | 二輕部“五七”干校投資150萬元,擴建廠房,改名為“分宜縣手扶拖拉機廠”,生產“東風”12型手扶拖拉機、S195柴油機,試制“安源”70型拖拉機。
1973年6月 | 更名為“分宜縣農業機械修理制造廠”,以修理為主,修造結合,生產農業機械和工礦機械配件。
1976年 | 開始批量生產S195柴油機。
1978年10月 | 更名為“分宜縣動力機械廠”,試產裝載機驅動橋。
1979年6月 | 改名為“分宜縣工程機械廠”,生產驅動橋及S195柴油機的曲軸、飛輪等配件。
1984年2月 | 改名為“江西省分宜驅動橋廠”,專產ZL10、ZL20、ZL15驅動橋。
1985年11月 | 經天津工程機械研究所、江西省經委機械工業廳、省機械設計院等20多個單位參加的驅動橋鑒定會鑒定:產品結構先進,設計布局合理,主要技術參數達到國內同類產品先進水平。開始批量生產。
1993年 | 合并分宜縣農機廠,隨即在安仁路(現分宜中學大門正對面)新建廠房;
1994年 | 廠部遷入安仁路,車間有金一、金三(原小件車間)、熱處理、鑄工、鍛工、總裝,鈐陽東路廠區只保留金二、工裝2個車間。
2003年5月 | 由浙江寧波華翔集團以承債方式收購,易名為江西省分宜驅動橋有限公司。
2010年3月 | 分宜縣人民政府委托江蘇常州科研試制中心有限公司進行管理,8月,由科試中心正式收購。
2012年10月 | 正式實施退城進園,至12月14日,企業成功整體搬遷入城西工業園,并于次年即恢復生產。